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70初露端倪 (第2/2页)
王赓文这个人。 但从中找出与王赓文这个人近似的两名对象,即一个叫王浚文的,解放前辅仁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入国民党空军通讯学校。现是辅仁大学讲师,与丛克中曾是同班同学。住鼓楼西北官坊口甲2号。 从王浚文的职业、地址看与查找的王赓文十分相近。但据学校介绍,王表现很好,是共青团员、团支部委员,“待人和气”的模范教师。 另一个对象叫王强,是陈祖汉的连襟,住前门外打磨厂179号。系解放前南方无线电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空军伞兵第三团中尉通讯员。现无正当职业,帮助陈祖汉跑生意。这两人谁是王赓文,一时难以确认,故将二人列为重点嫌疑对象进一步调查甄别。 另一个查找对象于宝x,因此人不在北京市,北京市公安局侦查处一方面从侦查陈祖汉中注意发现线索,另一方面函请沈阳市公安局从沈阳铁路局内进行侦查找寻。 一个周末,沈阳市东北铁路总局厂务部部长的家里,气氛热烈,笑声时而从屋子里传出来,晚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朝鲜战争。 部长的姐夫、东北铁路总局职员于宝濂和大家坐在一起。“听说美国的空军很厉害,如果来东北轰炸我们,怎么办?我们的防御能力这么差。真够可怕的!”于宝濂显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目的显然是试探。 “怕什么”部长不假思索地说道:“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最先进的喷气式飞机,这种飞机时速xxx公里,今后我们空军完全可以制胜。我们各个机场都有高度灵敏的探测设备。敌人飞机还在xxx公里以外,就可以探知了。特别是xxx机场,设备很好,敌人飞机还未来到,我们的飞机就可以起飞迎击,这有什么可怕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现在我们每天都有xxx节车皮的物资去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在那么困难的物资条件下,还打败了日本鬼子,今天我们物资雄厚多了,还怕打不败美国鬼子!” 部长越说情绪越激昂。这位部长以为都是家里人,于宝濂又是他姐夫,说这些话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恰恰相反,这位部长无意中向于宝濂这位间谍泄漏了国家极为重要的军事机密。 于宝濂就是北京市公安局侦查处函请沈阳市公安局侦查寻找的于宝x。经沈阳市公安局调查得知,于宝濂是哈尔滨铁路局一个科员,后来由这位部长把他调到沈阳东北铁路总局。 于宝濂和这位部长从小是同学,后来一起上北京读大学。两人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七七事变”后,两人联系中断了,部长参加了八路军;于宝濂先到北京某大学当讲师,后来跑到天津当了汉奸,于曾担任“天津剿共委员会”科长、总务长、秘书处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