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93 即将首飞的中国版熊猫F14 (第2/3页)
歼十,歼二十,以及歼五十的共和国最为强大的飞机设计制造单位,现在同样是最为繁忙的。 “双三工程”属于九院的611研究所,但是九院没有自己的飞机制造单位,也不准备去劳民伤财搞重复建设,虽然在太平寺机场周边建设了一家大型的飞机制造厂,但是这个是为了用于生产运十以及改进运十之后的新型民用运输机。 “没事,这样过去才能了解到最为真实的情况。虽然他们一直在汇报进展顺利,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进展是否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样……”刘一九摇了摇头。 反正现在呆在这边也没有用。 而且,民营单位都是按照预定的计划在发展,苏联没有几年好活了,必须在这之前准备好各种应对措施。 军工系统的生产研发,必须加快速度,不求装备多少,只需要在那个时候各种武器装备能够亮相就行了。 李锐无奈,只能跟着刘一九一起上了跟在他们后面的212吉普。 “九哥,嘉陵机械厂那边的新车开发,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消息?”对于212吉普,李锐实在是有些腻了。 九院有钱,有人提出从国外引进一批公务用车,结果被刘一九给劈头盖脸地骂了回去,说什么如果连政府部门都采购国外的车,有失国家尊严什么的。这就让整个军方系统都没有办法从日本引进公务车。 毕竟现在军方手中有了钱,各种条件什么的也是可以考虑改善一番了。 一说到这个,刘一九嘴角一抽,“回去的时候去他们那边看看吧。”他不想在这事情上面多说什么,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嘉陵机械厂为什么这么长是时间都还没有弄出他想要的军车来。 就连541基地,这几年的民品发展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限制。 就因为刘主任不同意扩大生产规模。 212吉普向着132厂行驶而去,没多久就出了城,外面到处都是大片大片收割了稻谷之后的荒凉田地,无数穿着并不是多艳丽的农民在天里面耕种,这时候正在播种小麦。 田土在国内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包产到户了,虽然是蓉城郊区,但是刚刚拿到田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非常高,基本上不会让地闲下来。 这一片很大的区域,将来会有无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不过,刘一九还是喜欢这种透露着生机的荒凉,就如同中国的军工行业一样。 国家没有订单,但是中东的几个狗大户国家给中国军工赖以生存并且发展下去的经费,同时还给了中国的经济无比重要的外汇储备。 132厂现在并没有太过豪华,大门就是一道铁栅门,两边都有着荷枪实弹的军人守卫。 到达的时候,132厂厂长赵良弼以及总工刘宏远,611所所长黄乔松等人都是已经等在厂门口了。 “刘主任,欢迎前来视察指导工作!”对于刘一九这个年轻的高层,赵良弼等人听过了无数次,不过双方并没有在一起有过太多的接触。刘一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呆在山里面,寻常人根本就见不到。 刘一九微笑着点了点头,跟这些大佬一一握手,“赵厂长客气了。我过来看看我们的飞机怎么样了。” 看门见山,这是刘一九的风格。 他从来都不喜欢绕圈子。 一行人寒暄之后,直接就陪同着刘一九向着组装车间而去。 132厂同样是三线工程之一,只不过三线建设的时候是扩大规模,建立完善的配套生产厂。 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工作全面展开,132厂的众多配套厂开始向着民营市场而转变,很多厂在都是在生产民间市场紧缺的产品。比如各种材料,小型机械设备等等。 甚至,132厂的发动机厂专门划拨出来了几个车间,用来生产跟嘉陵机械厂的摩托车配套的摩托车发动机。 大多数的车间多是六七十年代扩建的时候建